在“創新經濟”的背景下,制造業要想擺脫以技術為基礎的工業社會模式,必須發揮審美的能力,即設計的作用,提出了全新的企業和管理模式——“藝術型企業”。藝術型企業,就是從事“知識設計”的企業。所謂知識設計,就是“知識創造×設計”。這里是一篇關于蘋果的文字,從中可以看出我們的差距在哪,中國制造業該如何做一家蘋果型的藝術型企業,我們必須意識到知識設計企業是中國制造企業的必由之路。
iPod已經在全世界銷售出5000萬臺,其背面被打磨得像鏡面一樣閃閃發亮。一直以來負責這項工作的是日本新潟縣燕市的金屬加工公司——東陽理化學研究所。
位于雪國小鎮上的工廠里,工匠們對一個個iPod的背面進行細致的鏡面加工,他們工作的身影也曾被電視臺報道過。他們認真仔細的態度頗讓人感動,也使得我們在電視機前看到他們辛勤勞動的同時,對手中的iPod產生出一股由衷的摯愛之情。東陽理化學研究所與蘋果的關系始于PowerBook及iMac的時代,這也是日本傳統的工藝技巧為席卷世界的IT產品和新素材注入新的活力的代表性事例。
蘋果制造iPod時并沒有將其制造成一代就完的產品,而是從一開始就計劃了長期的世代進化。這不單純是一個MP3播放器,而是可以享受到iTunes、iTunes Music Store的音樂軟件和服務的“平臺”。身為一個平臺,其硬件載體就變得至關重要。正是這種意識把iPod作為一項產品的完成度提高到了令人們不可思議的高度。而且與擺在家電商場MP3展柜的其他產品系列相比,也顯示出了無與倫比的強大魅力。
蘋果的員工沒有進行任何市場營銷性質的實地調查,而是懷著自己心目中對享受音樂的執著創造出了iPod。他們最在乎的不是產品的功能,而是能否提供觸及人類情感的東西。
iPod的設計無論是概念、形狀還是觸感,都有史蒂夫?喬布斯的徹底參與。那么,喬布斯又是如何看待設計的?我們應該可以從他如下的發言中找到答案。
“通過銷售討論小組來設計產品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直到看見實物擺在眼前,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為了避免搞錯方向或做得太過火,首先需要對100項‘其實真的不重要’的事情說‘No’。”
“設計是個很奇妙的詞。有的人認為設計意味著外觀,但是如果再深入挖掘的話就會發現,其實是指怎么發揮出最好的作用。要想真正把某種東西設計得精彩,就必須首先對其有完美的理解。”
喬布斯也相信“上帝寓于細節中”這句話,這句名言最先由德國的美術史家瓦爾堡(Warburg)所提出。軟件與硬件必須融為一體。如前所述,喬布斯本人是在大學里學過美術字的設計師,而正如“上帝寓于細節中”所體現的,喬布斯帶著對細節的強烈執著投身于作品的創作。比如iMac上附帶的日語字體不是標準的明朝體或黑體,而執意選擇了蘋果麗黑字體。制作這種字體要花費多于普通字體數倍的精細的勞力,而據說這一切都是為了表現出用毛筆書寫日文時的運筆感覺。這種執著確實只能出自于深諳此道的老手。這種近乎極致的制造思想,同樣也被百分之一百二十地投入到了iPod的開發中。
硬件、軟件和服務的三角結合
讓我們再重新考慮一下這個問題——為什么iPod的背面被打磨得如鏡面般閃亮?
當然,從功能角度來看,一部分原因在于為保護內部的硬盤,不銹鋼比塑料有更好的效能。不過拋開這層原因,更重要的解題思路在“金屬”上。這與面向發燒友的經典相機進行了同樣原理的處理。
我們看看蘋果的其他產品就會發現,iPod的主產品使用不銹鋼,而iPod MINI或Shuffle等平價版產品則使用鋁合金為材料。再比如Mac Book(便攜式個人電腦),面向大眾消費者的系列采用塑料素材且外觀為白色,而專業人士使用的Mac Book Pro則是金屬外殼。由此可見iPod之所以把背面打磨成了鏡面,也出自于這一連串的對金屬質感的追求。但是除此之外,我們必須理解這之中還含有極具戰略性的意圖。
只要思考一下“為什么其他的MP3播放器沒有執著到關注產品背面的地步?”“為什么日本的企業在把產品制造奉為信條的同時,卻不那么執意公司海報設計追求產品的美觀和完成度?”答案就一清二楚。蘋果的iPod與其他的MP3播放器之間的差異,不是單純的形狀或顏色等設計出來的形狀上的差異。此外可能有人也會說“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在于日本企業是垂直關系的組織,無法進行橫向合作”,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改變一下組織結構豈不是早就能夠解決?而真正根源的問題正是出在了知識形式(知識的分崩離析)身上。
可以說大部分的日本產品,其開發產品的基本著眼點在于降低成本。在企劃會議上QCD(品質、成本、交貨期)從來都是討論的焦點。無論是誰提出什么“把外殼打磨成鏡面一樣”,恐怕都不會被帶到企劃會議的桌面上。日本企業在大多情況下只不過把制造商品看成是制造硬件,所以降低成本自然是最優先考慮的。
此外,就算企業再怎么努力傾聽顧客的聲音,也不可能聽得到諸如把外殼打磨成鏡面一類的反饋。而且事實上,關于這杭州樣本印刷種鏡面打磨的處理,正如廠家最初預想的一樣,有用戶提出了“容易弄花”、“一碰就留下指紋”的不滿。然而在此前提下仍然敢于挑戰這種設計,或者說從一開始就帶有想去挑戰的思維方式——這些對于眾多的日本企業來說還都是難以做到的。
而iPod則是反其道而行之,出奇制勝。背面的鏡面打磨處理無論從成本上還是從顧客需求上都是負面的因素,但也正是這種鏡面打磨包含了施加精巧技藝的意味,蘊含了對于制造物品的獨特理念和獨自的努力方式。對于蘋果來說,制造產品即是提出概念,也是創作故事,同時還是制造體驗。在概念、故事和體驗等綜合價值的地基上,坐落著作為平臺而存在的物品——iPod。也正因為如此,iPod才必須提高作為一件物品的完成度,因此打磨出光潔的鏡面也就成了攔擋住競爭對手的絕好的屏障。
因此在他們的開發過程中,在制作一樣物品時的性價比并不是放在首位的問題。甚至連顧客的聲音也不會成為阻止他們創造的決定性因素。正如之前東陽理化學研究所社長所介紹的一樣,蘋果的設計師只會告訴你:“如果怕臟擦干凈就行了”。
在這里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只單純去看iPod本身這一件東西,是無法理解蘋果為它所創造出的整個世界的。雖然有人批評說外面早有人持有關于iPod的創意,或者諷刺蘋果只不過把現有的東西組裝了一遍,然而最為重要的其實在于iPod的實體是iTunes。雖然這不是從一開始就規劃好的,但不要忘記,這是一個與iTunes Music Store一起作為“硬件、軟件與服務的三角結合”展現出來的三位一體的平臺。
也有人說是Walkman為iPod提供了范本,但是身為老本家的Walkman終究沒再能發揮出iPod身上體現出的執著追求的精神(索尼自己也負責音樂內容的產業,由于各種內外的制約導致最終沒能及時進軍這個領域)。
順便一提,蘋果為iPod制作了多個不同的原型,并對市場中版本進化的可能性做過長期的透徹的研究。這本該是Walkman在鼎盛時期的策略,然而索尼似乎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這種精神。
不僅索尼存在這種問題,可以看到不少的企業雖然高呼著重視創造,但從用戶角度來看卻不過剛好達到及格的水準。
此外,雖然iPod擴大了產品系列并數次推出新一代版本,但最根本的、讓人們保持“偶像標志”印象的設計卻一直堅持不變。可以說,iPod中體現出的執著追求的精神,作為改變時代的一個新的“偶像標志”,是始終鮮明屹立的。
隱藏在這種執著追求精神背后的,恐怕是追求“美好體驗的品質”的真誠精神。iPod身為一個利用iTunes及iTunes Music Store等提供服務的平臺,要想具有超越時代的力量,就必須具有高度的質感——至少對于喬布斯和蘋果來說,這種執著的追求一直是制造產品的根本方式。
相關資料:iPod是如何產生的
iPod的始祖是肖恩?范寧(Shawn Fanning)在大學時創立的一個叫作Napster的音樂文件共享服務。Napster轉瞬之間就擁有了大量用戶,但是在唱片行業的抵 制下挫敗了。然而喬布斯將其看作是數字音樂革命的開始。
最初誕生的iTunes,是前蘋果公司員工設立的音樂播放軟件制作公司開發的,被喬布斯收購。喬布斯意識到,人們所追求的是能夠把音樂隨時帶在身上。于是他調查了MP3市場,但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管怎么說,索尼步調太慢了。在2001年推出了iTunes,然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決定把iPod商品化,并在徹底的保密中開始了研發,制造了眾多的樣本模型。這一過程中他們沒有走訪用戶,而是徹底地在使用感上下工夫,比如把按鍵數量控制到最小并注重表面的光澤、設計、美感、手感等。
喬布斯預測到蘋果的音樂收益會超過50%,并且產品的主角會從個人電腦轉向音樂。正如他所預測的,iPod在1年半的時間內突破了100萬臺的銷量。但是喬布斯并沒有滿足,而是開始考慮銷售數字音樂內容的方法,于是設想出一個把所有唱片公司的音樂集中在一起銷售的在線商店。通過他的熱情與個人魅力,在進行多方交涉后,iTunes Music Store開張了。從5家大唱片公司匯集了20萬首以上的樂曲,用1年時間就突破了7000萬首的下載量。
本文經東方出版社允許,摘自紺野登所著《精益制造017:知識設計企業》。
在品牌經營過程中,成功品牌之所以區別于普通品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成功品牌擁有家喻戶曉的知名度,消費者能在第一時間回憶起品牌名稱。更重要的是,能夠突出品牌個性與價值,與消費者身份、品味相符。
(2022-04-15)包裝設計、飲料包裝
(2022-02-15)隨著企業品牌意識的增強及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展廳作為展示企業形象、產品特色及文化理念的重要窗口,其設計制作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展廳設計制作不僅是企業展示自身實力與形象的重要手段,更是促進品牌傳播、市場拓展、客戶溝通的有效平臺。通過精心設計的展廳,企業能夠更好地傳達品牌理念、展示產品優勢、吸引潛在客戶、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展廳也是企業文化與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有助于提升員工歸屬感與自豪感,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2024-11-23)